阿里雲與瑞雲合作搭建視覺雲渲染平台,互聯網開始介入影視製作

4 月 28 日,阿里雲計算與瑞雲科技達成戰略合作,搭建視覺雲渲染平台。雲渲染平台 Render cloud 可將影視渲染速度提升數千倍。阿里云總裁表示:“這將突破傳統IT帶來的技術瓶頸,讓小團隊製作大電影成為可能。”據介紹,通常一部 2 小時的電影,傳統渲染速度可能需要半年,Render cloud 只需不到一周,並節省 40% 的成本。

渲染(Render)在電腦繪圖中是指將三維模型變換為圖像的一個過程,是最終實現畫面呈現的決定性步驟。以電影《阿凡達》為例,單機渲染平均一幀(一層)的渲染時間為 2 小時,2K-4K 分辨率,160 分鐘的影片,每分鐘 9000 幅圖片(60秒x30幀x5層),整體渲染時間需要 2880000 小時,相當一台服務器要工作 328 年。 3D 動畫電影,每幀畫面有兩個圖像,渲染需要超過 666 年才能完成。 “RenderG 雲渲染”借助雲計算技術,將 3D 程序放在遠程的服務器中渲染,用戶終端通過 Web 軟件並藉助高速互聯網接入訪問資源,指令從用戶終端中發出,服務器根據指令執行對應的渲染任務,而渲染結果畫面則被傳送回用戶終端中加以顯示。有了雲計算技術之後,導演可以減渲染任務分割成若干部分,由計算集群中各個節點同時渲染,從而達到快速渲染、縮短製作過程及提高製作效果的目的。

根據 2013 年阿里雲 CTO 王堅的介紹:“阿里雲僅用3個月即完成了《昆塔》全部的渲染工作。渲染期間利用阿里雲 6700 台高性能計算機構建起的龐大機器軍團,日夜不停進行影片視效渲染,累計計算量已超過 1000 萬核小時。如果從成本上看,對比傳統的自建渲染農場,在相同時間成本的前提下,需要一次性投入過億元。而使用渲染雲後,全片投入成本節省 90% 以上。”針對帶寬解決問題上,阿里雲也表示:隨著特效公司製作流程的標準化,特效公司已經可以合理安排出製作日程。如果還有帶寬不穩定的情況,阿里雲是可以安排單獨的光線介入製作公司,並且表示服務器不設上限,任性到底。

目前Render cloud處理過的項目已經有:《哈布洛先生》,《龍之谷:破曉奇兵》,《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》,《印度超人3 》,《一萬年以後》等。

下面附一張瑞雲科技董事長梁幸堯談:“視覺計算領域創新,怎麼牽動未來20年的計算發展。”的 PPT 截圖,一眼就看透

全球科技巨頭介入可視化娛樂,這帶來的科技衝擊是不容小覷的,就像此前的淘寶把實體店面衝擊得七零八落一樣,這次,他似乎又要衝擊整個可視化娛樂行業。他將帶來全新的製作方式以及思考角度,結束半手工業的製作的統籌。互聯網影響電影行業,最近兩年是持續化的熱點,這個話題從“互聯網思維”開始,到“ IP ”,再到“網聯網+”,已經多的有點讓人討厭,可是所謂的互聯網對電影的影響,從呈現形態改變製作手段的二次發酵才開始真正介入。

中國影視製作工業一直面臨的是“半手工業的發展階段”,一直面對著:信息不開放,人脈資源圈子話的溝通壁壘的問題,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製約著影視製作的發展,新人無從入手,老人無法資源最大利用化。記得製片人方勵在某次採訪時說過這麼一句話,大概意思是:“花一億拍出了一部電影沒有什麼可以值得炫耀的,可以炫耀的是花了幾百萬、幾千萬拍出了需要投資一億的電影。”想要實現這種效果,那就需要工業化生產的流程,但是我相信目前國內的製作公司裡面,沒有哪家公司可以承諾可以實現這種效果。並且國內的製作環境,對本身也有著巨大影響,最明顯的就是“可用人力資源短缺”。這兩年影視行業膨脹發展,各方面都緊缺人手,“可以用的人手”更加稀少,在“接班人”問題上面臨著空缺問題,這就是弊端循環帶來的困擾。

互聯網介入影視製作才剛剛開始,這是一個大的趨勢,互聯網這個快捷實現手段的高速公路是大家必走的,像之前影視工業網採訪過的“《太平輪(上)》後期製作流程有提到過這個互聯網工具”還有“影視工業網的“拍片幫”在打斷溝通壁壘整合資源上,肯定也能夠帶來顯著效果,甚至徐克的 QC 團隊,在後期製作上,面對 3D 製作這麼大的工作量也是依賴著互聯網式的工具。

這道大門才剛剛打開,從實現手段到思維方式都要進行全新的變革,只希望這場風暴能夠來得更加快點。

本文轉載自影視工業網:http://107cine.com/stream/63759/

Related Articles